首页 > 其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经过“温州模式”不断的实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经过“温州模式”不断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具有很强的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温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符合人们要求致富和追求过好生活的愿望。“温州模式”的实践证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在利益的激励下,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便可焕发出来,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须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人们自己就会按照市场的变化去配置资源,在市场的压力下去提高效率,并自己承担风险。

材料(二)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较大困难,一些地方出现了“国有”不如“私营’’的现象。这样发展下去,国有经济会不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中被私营经济挤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通过市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必然要求利益主体多元化,但这不等于要求企业私有化。从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作用看,市场竞争必然使得企业在激烈的较量中优胜劣汰,但这对任何生产经营者都是一视同仁的。

材料(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

(1)在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有经济会在市场竞争中被私营经济挤掉吗?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模式”说到底,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地分布在陆地、高山、平原、天空、江河湖泊和海洋,它们是生物界中的小精灵,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与人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请根据动物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青蛙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实行适合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在公有制基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实行适合于各种经济成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材料(二)

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问题:

(1)在材料(一)、(二)、(三)中,分别表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主题思想?

(2)在材料(一)、(二)、(三)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思想比以前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题思想进步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
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全集》第十卷《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 问题: (1)概述两则材料的观点。 (2)结合材料评价王安石变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初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初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天子建国,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二: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慎势》 材料三: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杞、缯由大姒,齐、许、申、吕由大姜,陈由大姬,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 ——《国语.周语中》 材料四: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礼记.丧服小记》 问题: (1)材料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2)材料四反映的这一制度的基本信条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评价这一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春,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英国议会“反对派以拒绝为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春,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英国议会“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唐吉诃德化了。”“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李斯等则以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李斯指出):“语皆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统一可能遭到破坏,故)“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材料三:(卢生等)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诸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其源起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评价这一事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不断拉大。

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

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日益凸显。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响强烈。中央党校调查组对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材料(二)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请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在当前我们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中国国民革命若不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中国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参加,终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民众革命。但是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地主重租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已使占中国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加农民运动,例如湖南、广东、陕西的农民运动,已表示他们成为中国革命运动中重要成分,并且因利害关系,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

材料(三)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材料(四)

斯大林说:“所谓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这就是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问题:

(1)材料(一)、(二)、(三)、(四)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2)材料(三)、(四)所持观点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

材料(二)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材料(三)

毛泽东在1956年曾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1957年,毛泽东又说:“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材料(四)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材料(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材料(六)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不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沽。

材料(七)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这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材料(八)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八),试分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四)~(六),你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根据材料(七)~(八),论述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