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程力学基础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如图所示,托架A处作用着三个与托架在同一平面内的汇交力F1、F2、F3。若其合力R的方向沿托架的x'轴正方向,

如图所示,托架A处作用着三个与托架在同一平面内的汇交力F1、F2、F3。若其合力R的方向沿托架的x'轴正方向,求F1的大小及方向角θ1。已知F2=200N,F3=100N,合力R=500N。

如图所示,托架A处作用着三个与托架在同一平面内的汇交力F1、F2、F3。若其合力R的方向沿托架的x&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如图所示,托架A处作用着三个与托架在同一平面内的汇交力F1、…”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如图所示,火炮架在200m高的山上,以30°的仰角发射炮弹。若炮弹的初速度为600m/s,求炮弹的落点到炮的水平距离。

如图所示,火炮架在200m高的山上,以30°的仰角发射炮弹。若炮弹的初速度为600m/s,求炮弹的落点到炮的水平距离。(提示: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则地面的y,坐标为-200m,与y=-200m对应的x值即为所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黏性流体类伯努利方程演示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参量h1,h4,l1,l2,l3,l4均为已测得的量。略去大容器内流体机械能

黏性流体类伯努利方程演示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参量h1,h4,l1,l2,l3,l4均为已测得的量。略去大容器内流体机械能损耗,且设h1足够高。

(1)试证三个竖直细管内静止流体的液面与水平细管开口端在同一直线上;

(2)计算水平细管开口端流速υ。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物块A质量为mA,自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打在与弹簧固连的物块B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块B的质量为mB,弹簧相当刚性

物块A质量为mA,自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打在与弹簧固连的物块B上,如图所示。已知物块B的质量为mB,弹簧相当刚性系数为k,设为塑性碰撞,B作平动,试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以模拟在半空间地基表面上作用着局部的均布荷载,测定刚性承压板稳定沉降与压力的关

(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可以模拟在半空间地基表面上作用着局部的均布荷载,测定刚性承压板稳定沉降与压力的关系,从而利用地基表面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来反算土的变形模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图3—9(a)所示托架,安置在直径为300 cm的水泥柱上。如果柱子与托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fs=0.25,求为保

图3—9(a)所示托架,安置在直径为300 cm的水泥柱上。如果柱子与托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fs=0.25,求为保持托架平衡,加在托架上的力w的作用线到立柱中心线的最短距离(不考虑托架重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如图12—16所示,轴与轮固定并一起转动,轮上作用着不变载荷Fp。试确定轴横截面上B点的应力比。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如图所示,物体m克服万有引力,从位置r1处运动到r2处,因而位移量为r2-r1。已知对这种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作

如图所示,物体m克服万有引力,从位置r1处运动到r2处,因而位移量为r2-r1。已知对这种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作用力(又如库仑力),其平均作用力必须取几何平均,试求物体m在克服上述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所做的功。这个功的效果是使物体m的引力势能增加。如果取r=∞处为引力势能零点,试给出引力势能Ep的表达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匀速运转的动力机械或制动机械,在其机体上必然同时作用着与转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衡力矩。通过测量机体
上的平衡力矩(实际上是测量力和力臂)来确定动力机械主轴上工作转矩的方法称为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大小相等的三个力,分别作用在同一个平面内的A,B,C三点上,若AB=BC=CA,这力多变形如图所示,则该力系()。
大小相等的三个力,分别作用在同一个平面内的A,B,C三点上,若AB=BC=CA,这力多变形如图所示,则该力系()。

A、合成为一合力

B、合成为一力偶

C、平衡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钢屋架、钢托架、天窗架的檩托等应怎样计算?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如图所示管道,管道水流以流速v0作恒定流动。管下游端阀门逐渐关闭,使管中流速在长时段T中线性的减小为零,求

如图所示管道,管道水流以流速v0作恒定流动。管下游端阀门逐渐关闭,使管中流速在长时段T中线性的减小为零,求在关闭过程中断面2-2处的压强水头。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