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言文学> 儿童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一位职员对他的上司说:“我离婚了”,他的上司说:“没关系,我也离过两次婚。”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一位职员对他的上司说:“我离婚了”,他的上司说:“没关系,我…”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分析下面一段话是怎样在情景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我只看到过傅雷和钟书闹过一次别扭。一九五四

分析下面一段话是怎样在情景中表现人物性格的?

“我只看到过傅雷和钟书闹过一次别扭。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个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气的大哭。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者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们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恢复书信来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案例2] 1993年圣诞节,从化市某看守所,39岁的刘日金独对四壁,思绪万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出事前,刘日金

[案例2]

1993年圣诞节,从化市某看守所,39岁的刘日金独对四壁,思绪万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出事前,刘日金担任的职务是灌村镇党委委员、镇经济发展公司副经理、镇征地办公室主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参了军,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后在村委会工作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繁杂琐碎,但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赢得父老乡亲的好评,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后来调到镇里参加经济开发工作,成功地引进了几个较大的项目,为灌村镇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了该镇“拓荒牛”的美誉。

在工作中,他注意坚持原则,廉洁自律。1986年,他受镇里的委派,负责永新毛巾厂的筹建工作。数百万元的账目“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来往手续没有半点含糊。投资合作的港商为表谢意,不时请他赴宴,或者送上一点小礼物,他总是婉言谢绝。此后,他又受命到联营的永泰毛巾厂主持工作,他严守财经纪律,对不合理的开支坚决不同意报销。尽管因而得罪了某些人,但他不存私念、大胆维护企业利益和纪律的做法,得到了组织和广大群众的肯定。

工作能力强,一心为公,这正是刘日金进步较快的主因。可惜的是,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渐渐地他却在迎来送往的交际中,适应并开始热衷于觥筹交错、莺歌燕舞的高消费生活。这一来,他便常常为自己辛苦奔波劳碌、囊中却不如人家丰裕而心生不满,心灵的天平产生了倾斜。“若不是那个小婊子,我便不会有今日”,提起这个女人,刘十分愤恨,她叫赵丽,是广州市海珠区某私营企业主。这位30岁出头的女人,颇有能耐,整天拿着手提电话开着小车到处搞“公关”。刘日金是在1992年8月,经同学介绍认识赵小姐的。知道刘主管征地工作,灌村镇也有一批土地招商出让后,赵小姐便忙起了牵线搭桥的功夫。不久,她几经周折,促成了省某公司与灌村镇签订了购买100亩土地的合同,地价是每亩2.75万元,合同上还明确,其中须以每亩3000元作中介费返还给赵小姐为酬劳。赵小姐待没人时,悄悄对刘日金说:“中介费我按每亩1000元提出来,送给你和潘镇长饮茶,你看行吗?”刘日金心“突”地一跳,结结巴巴地说:“这,这不太好吧,我可不敢收。”“怕什么!没有你们的支持,这宗生意做不成,我也赚不到钱,何况也没有人知道。”征得潘镇长同意,刘从1992年11月至1993年4月,先后4次共收取了赵小姐送的10.5万元,其中,他把4万元给了潘镇长,自己实得6.5万元。

“最毒莫过妇人心。姓赵的女人,用几万元毁了我大好前程。”刘日金恨得牙痒痒。转念一想:“若不是姓潘的这小子,我何至于此?”想起后来潘某想方设法把责任推给他,刘更是怒火中烧。潘是灌村镇副镇长,兼任镇经济发展公司经理,正是刘的顶头上司,也是促成转让100亩土地的关键人物之一。“怕什么。除了你、我、她,又没有第四者知情,她给你就照收。”潘又对赵小姐说:“你把钱给他就行了。”见刘还在犹豫,潘又点拨了一招:“如果怕出什么事,你就写一张借据给赵小姐,不就行了?”刘一听觉得有道理,顺势找台阶下:“你是副镇长、经理,是我的上司,你让我收我当然不好推。不过这些钱还是你要吧。”潘不耐烦地说:“这个以后再说吧。”此后,每收一次钱,刘都记得给赵小姐打借条。潘也留有一手,从他手上接过钱,也打一张借据:“你借赵小姐的钱,我向你借钱,手续不就清楚了吗?”

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谁想还是出了事。1993年7月,检察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着手对灌村镇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查账。潘某早些时候已辞去公职,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自己当老板。他听到风声后,马上找到刘日金:“我现在手头松动了一些,以前借你的4万元打算还给你。”刘日金一听急了:“那是赵小姐给你的,你别打主意推给我。”潘某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利用刘的弟弟到他的公司购房之机,说是以前借了刘4万元,这次就从应付款中扣除,又让人上门纠缠,索取了借据撕毁。眼见形势不妙,刘急忙携带全部赃款到检察院投案自首。刘日金被判了刑,又受到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的处分。潘某虽然机关算尽,也未能逃脱检察机关的审查。

“本以为有机会时捞一把,不曾想却是误了前程,害了妻儿,毁了家,到头来一无所有!”刘日金万分悔恨。到了这步田地,该怨她?怨他?还是怨自己呢?

思考题:请从刘日金由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蜕变成腐败分子的事例,剖析权力的两重性以及领导干部应如何抵制权力的诱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李某,男,22岁,未婚,汉族,中专毕业,粮食局职员。2006年7月,父病故又加上失恋,开始失眠、呆

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多少天了,我有罪,领导认为是我让单位的其他人犯了错误。”拒绝就医。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说:“了不得,天下大乱了。”不出门,独处一隅,喃喃自语自笑。于8月送入某市精神病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阿米替林、氯丙嗪等治疗,19天后家属要求出院,返家途中突然凝视前方,旋即返身惊恐而逃,说:“前面有一道白光太厉害了。”而其两位兄长均未见到。听见鸟鸣狗叫也恐慌,在家休息数月,至2007年元月去上班,尚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对人说他耳边常听到一些说话声,内容则说不出。至2007年5月份,见到公安人员就恐惧,口称“我有罪”,回家后即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一次听到汽车声就惶恐地说:“社会大乱了”,看见小汽车则恐惧地问家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某晚仰卧于床,忽然说:“怎么我在屋里能看见天?”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患者意识清晰,定向力良好,接触合作,言谈切题,记忆智能无障碍,唯孤僻离群,独卧于床,不与病友交往,生活被动懒散,时而恐惧紧张,时而激愤,时而自语自笑,有时凝神倾听,若有所闻。

请根据以上病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患者有哪些精神症状?

(2)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3)提出针对此患者的护理诊断。

(4)制订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位护理人员在走进患者的房间时想,“他看上去不太舒服,我要向他表示出我对他的关心。”以上例子中的沟通层次属于:()

A.公共沟通

B.小组沟通

C.跨个体沟通

D.人际沟通

E.个体内部的沟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张三有个E-mail地址,他总是给人说:“我有网址,把文件发到我的网址”。实际上他把E-mail地址和网址概念混淆了,一般个人网址是指______。

A.电子邮件地址

B.服务器

C.个人网站

D.上网本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妈妈,我想一辈子守着您” 捧着第十二届“烟台十大杰出青年”的奖杯,烟台大学的孙成法怎么也高
兴不起来。他想,如果母亲不生病,自己将与此奖无缘。可是如果母亲能够健康,他宁愿不要这个荣誉。 22岁的孙成法没有22岁的青年该有的活泼与阳光,他话不多,稍显木讷和腼腆,然而浓重的黑眼圈却遮挡不住炯炯的眼神。他总是不愿多说照顾母亲的艰辛,他总会拒绝同学前来帮忙的好意,他总把酸楚咽在肚子里,他说,“我已经长大了,想凭自己的力量支撑这个家”。照顾病母几乎占据了孙成法所有的休息、休闲时间,这对一个20岁出头的“80后”青年来说的确残酷。 母亲病倒。儿子守候病床前 孙成法记忆中的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即便现在的母亲终日卧病在床,但这依然阻挡不了他对母亲的钦佩与深爱。父母离异后,母亲是家里唯一的顶粱柱。为了让孙成法能在大学安心读书,她起早贪黑,每天在花生厂工作12个小时,仅仅为了每日18元的工资。2007年3月16日,母亲病危的消息打破了孙成法平静的生活,他发疯似的赶到医院,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庞泪流满面。“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医生告诉我母亲脑干出血,大夫不敢动手术。母亲看我一眼后,便昏迷过去。” 家中亲戚多有不便,只有姥姥和舅舅能前来照顾母亲,孙成法这才意识到前方路途坎坷,他暗地里给自己鼓劲,“不管怎样也不能放弃希望,一旦放弃了希望就不会有奇迹发生”。回首这两年多的艰辛时光,孙成法平静的脸上没有悲伤,他说:“妈妈生我养我不易,我没有工作,也没有能力回报她,我能做的只有好好伺候她。” 母亲刚刚病倒时,孙成法心情沉闷,他想不明白,电视、电影里虚构的场景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于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必须要有一位家属陪护。姥姥年事已高不可能长时间盯在医院,于是孙成法决定请假陪伴母亲。“那段时间,每天给妈妈清洗身子,靠在妈妈耳旁轻轻地呼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苦。”当每天的照顾成为习惯,孙成法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2007年4月1日,奇迹发生了,昏迷半个月的母亲醒来了,这种情况连大夫都不敢相信,孙成法压抑了半个月的情感突然爆发,他在医院走廊里来回踱步以缓解心中复杂的情感。几天后,母亲转到了条件较差的普通病房,晚上他只能趴在床头睡觉。连续承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打击,孙成法身心疲惫,连舒服地睡一觉都成了奢望。由于落下了许多课程,孙成法在收拾妥当后不得不拼命地补习功课。返校考试前,他哭着跪在母亲床边,说:“妈,你好好养病,考完试我再回来照顾你。” 再三思虑,背起母亲上大学 马上要读大二了,孙成法心中充满矛盾,亲情和学业如何取舍?当打听到烟台某医院的针灸有助于母亲康复时,他带上舅舅四处筹借的5 000元钱,将母亲送到医院,开始了学校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有时为了省钱,他干脆跑着去医院。母亲住院四个月,依然不见起效,无奈债台高筑,孙成法下定决心:背起母亲上大学! 白天空闲时间,孙成法奔走在学校周围,物色价格便宜的出租房,最终他在万光小区租到一间小屋,好心的房东把房租由每月500元减至300元。母子二人搬到小屋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只靠一个电饭锅做点简单的饭莱度日。每天孙成法五点钟起床,带着一身倦意为母亲洗漱、做饭,喂母亲吃饭,等他收拾妥当,上课时间也快到了。课余时间,他还四处打听做兼职,当送水工、卖水票、在菜店打工……母亲清醒时,和她简单的交流成了孙成法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依偎在母亲身边,没有痛苦和压力,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2008年除夕夜,万家灯火,而在昏暗的小屋里,孙成法像往常一样独自陪伴着母亲。当他告诉母亲那天是除夕时,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悄悄滑落,她是因为连累了儿子而伤心。照料母亲入睡后,听着屋外的鞭炮声,孙成法躺在床上黯然神伤。“家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家。”母亲神经系统受损,时常无意识地吵闹,最后房东还是下了逐客令,无奈他只好再次寻找房子。2008年4月27日,他在烟台大学教师公寓找到了一处单间,学校后勤处了解情况后又为他安排了新住处。 孝心感动身边人 孙成法的行为不仅感动了烟台大学的每一名师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关注。烟台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栏目组、《烟台日报》、《今晨6点》、《烟台晚报》、《胶东在线》等众多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向其捐款捐物,以表达爱心。 烟台母亲教育中心主任徐耀国听到孙成法母子的事后,也多次到家看望,每次看望之后徐耀国都直掉泪,他深有感触地说:“要知道什么是孝子,就来看看孙成法,他就是孝子。我们要帮帮他,不是可怜他,而是敬佩他。” “一个很坚强也很自强的孩子,在现在的同龄人中是很少见的!”他的辅导员老师这样评价孙成法。 “大家在课余很少能见到孙成法,他不是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照顾母亲,他的孝心让我们很感动!”孙成法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 海边是孙成法常去的地方,见到大海,他的心情就会开朗许多,他说:“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该勇敢面对,不要退缩。虽然现在生活很苦,但是我相信我有能力养活这个家,是妈妈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忍耐。”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Wong给Leung写信发出要约,以10000美元出售他的钢琴,该要约在1991年6月4日前有效。 Leung于1991年6
月2日收到信后迅速给Wong打电话问他:“你能降点价吗?”Wong答复说:“我妻子一回来后,我就让你知道。”6月3日,Leung没接到通知,他迅速寄出一封信表示接受要约。当天下午,Wong通知他已把钢琴卖给了自己的亲戚。Wong于1991年6月5日收到Leung的信。 给Wong以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位研究人员对年龄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感兴趣。他(她)比较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同一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在这个实验中,年龄是( )。

A.被试变量

B.随机变量

C.混淆变量

D.因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你接到一个自称是你老师的电话,对方说:“你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第二天一早,你又接到那位老师的来电。“我现在在院里开会,你过来一趟,顺便帮我买两个信封。”当你来到院里致电老师后,老师说他出去办事了。老师接着说,他现在约了上级领导在吃饭,需要钱“打点”一下,让你先打点钱过去,回头再还给你。你应该____。

A. 直接汇钱

B.核实情况后汇款

C.果断拒绝

D.先给一点敷衍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冯志远宁夏支教40年 冯志远的老家在长春市双阳区。1949年他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家里
五兄妹中唯一的大学生。1953年,冯志远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市南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那里工作了五年。1958年,新婚不久的冯志远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自愿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被安排兴修银川老城与新城之间的公路,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60年4月,冯志远被派到创办不久的中宁县鸣沙中学,一年后又主动转到更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冯志远住的是透风的土坯房,睡的是冰冷的土坯炕,甩的是烟气腾腾的土炉子,点的是用药瓶自制的煤油灯,吃的是以野菜为主、毫无油水的调和饭。就是这样的饭也填不饱肚子,许多人患上了浮肿痛。 冯志远到宁夏时,宁夏的基础教育还相当落后。在当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很少。像冯志远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后来,与他同来的人陆续都走了,只有冯志远始终留在农村。作为关帝中学教师队伍中唯一的大学毕业生,冯志远一口气教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四个科目,从早到晚不停地上课,和学生们一起挤学生宿舍、吃学生食堂。关帝中学的学生都是农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难,冯志远就从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们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而自己却常年不换新衣服。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1年,这期间他一直与妻子两地分居,只有到了寒暑假,才有与妻子相聚的机会。直到冯老师40岁时,他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是,远在大西北的冯老师却没有能力照顾妻儿。一次儿子生病了,妻子发来电报催他回去。当时正赶上中考,学生实在离不开他。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先留下来。那几天他坐卧不安,老是念叨:不知道孩子的病怎么样了?直到学生们中考结束,他才从宁夏坐火车返回上海。冯老师心中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他一回到上海家中,儿子就拉住他的手不放,亲热得不得了,他要让父亲带他玩遍公园里的所有游戏,直到累得迈不动步为止。每次离家回宁夏,儿子都要搂着他问:什么时候再回来?冯志远的许多同事、学生都告诉记者:冯老师对妻子、儿子的感情很深。儿子小时候,他听说《安徒生童话集》出版了,立即托人买下来寄给儿子。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他一直关心着儿子的成长。他常对照顾自己生活的学生说:“九实理科好,文科不太好,可我从没有给他辅导过。一看见你们,我就想起他。他和他妈妈过得挺不容易啊。”儿子考上武汉一所大学后,他异常兴奋,逢人就讲。儿子在大学读书期间,他每月都按时给儿子寄钱。妻子得了重病,他在假期赶回去悉心照料了一个月。长期两地分居,带给冯志远的除了思念,还有愧疚。他总是感到愧对妻儿。他的学生们说,冯老师这些年都在舍小家顾大家啊! 1984年,冯志远突然感到眼前事物模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学生们担心他离开学校,而他却做出了“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孩子”的决定。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历史课。从远古时代到新中国解放,他用说评书的方式将历史讲给学生们听,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历史老师。 冯老师失明后,学校组成了“学雷锋小组”,轮番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每天早晨都会有两名学生来到他的床前,为他打来洗脸水,扶着他下床,然后拿着毛巾站在旁边,等老师洗完手后,再将毛巾递过去。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就会牵起老师的手扶着他走向课堂,全班同学看着冯志远摸索着走上讲台,总会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下课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扶着他走出教室。到了食堂,大家争着把自己碗里的菜夹到老师碗里,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喂老师吃,常常是十几 双筷子同时伸出去,放在冯志远的嘴边,等着老师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就这样,在学生们的精心照顾下,冯志远又坚持当了五年盲人教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退居二线的他,仍旧住在学校,只要孩子们需要,他就义务为孩子们辅导,直到他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的那一天。 2000年4月的一天,远在长春的妹妹冯宝珍接到哥哥冯志远打来的电话:“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来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见我啦。”妹妹听后泪如泉涌:“哥,你终于肯回来了,还等什么暑假,我现在就去接你!”五天后,妹妹冯宝珍坐火车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关帝中学,在一间狭窄的学生宿舍里,见到了哥哥。她几乎无法相信,眼前就是哥哥每次在信里提到的“条件很好”的宿舍。也是在那时,冯宝珍才知道,哥哥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患上了脑血栓,时常手 脚麻痹无法行动,已经入院治疗一次。就这样,在和他教过的最后一届学生们合了影后,冯志远于2000年回到了阔别47年的故乡长春。 2005年11月,上海市市南中学举行百年校庆,冯志远当年的几位学生认出了冯志远的老伴。当得知老师已身患重病并双目失明时,他们便委托一位学生在长春的弟子前去探望。12月11日,一张万元汇款单从上海寄来,上面只有四个学生的姓氏。记者与给老人汇款的一个学生取得了联系,这位远在上海的学生已经68岁。这位冯老师当年的学生说,冯老师在他印象里是个睿智而且才华横溢的人,是冯老师第一次让他们知道了普希金,知道了俄国文学,冯老师是他们的 文学启蒙人。 冯志远从教47年,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呆了42年,教过的学生已有10 000多人。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冯老师教过的学生,一点也不过分。说起自己这一生,老人一点都不后悔,他爱教课,爱给学生们讲故事、讲知识。他说:“如果现在还让我当老师,我依然愿意。虽然我看不见学生,下不了床,但我还能说话,我可以为学生们讲讲历史,讲讲做人的道理。”老人说,他这一生唯一的遗憾是太愧对妻儿。 冯志远先后成为“感动吉林”、“感动宁夏”十大新闻人物。吉林省省委领导、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教育部领导先后来到冯志远妹妹家里看望他。所有的人都是怀着崇敬而来,带着感动而去。2006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冯志远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关于授予冯志远同志“模范教师”称号的决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某报报道,某省一位高考状元,一家保健公司请他做宣传,让他说是喝了这家公司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某报报道,某省一位高考状元,一家保健公司请他做宣传,让他说是喝了这家公司的产品才考了状元,并许诺给他10万元钱。可是这位学生却选择了实话实说的做法:‘我家住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从来没有更多的钱去买保健品,我确实不知道喝了你们的产品是不是会更聪明一些,所以我不能为了钱做这个广告。”亲情、爱情、纯真、真正的快乐……许多许多的东西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而金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结合材料就“金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谈谈个人的看法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