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下列句中的“焉”作“于之”或“于此”解的是()。

A.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B.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孟子·滕文公上)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D.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僖公四年)

E.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列句中的“焉”作“于之”或“于此”解的是()。A.彼有人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句中的“是”字,作判断句主语的是:()。

A.其是之谓乎

B.是皆秦之罪也

C.是元和四年也

D.是以後世无传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各句中“然”作词尾的是()。

A.三湌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B.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孟子·万章上)

C.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

E.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礼记·大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各句中“之”作定语标志的是()。

A.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汉书·贾谊传)

B.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汉书·贾谊传)

C.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商君书·更法)

D.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左传·庄公十一年)

E.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各句中“于”表范围的是()。

A.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晁错:论贵粟疏)

D.于姬姓,我为伯。(史记·吴太伯世家)

E.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君子(引)而不发

D.五(色)令人目盲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标点以下文字: 白闻天下谈上相聚而言同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止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风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大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大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叶气激昂青云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说明下列句中“矣”、“焉”的用法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说明下列句中“矣”、“焉”的用法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说明下列句中“矣”、“焉”的用法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说明下列句中“矣”、“焉”的用法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是:()

A.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B.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十旬,方杖策而起。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

A.晋灵公不君。

B.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

C.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D.曹人尸诸城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中“焉”的用法是:()

A.语气词,无义

B.语气词,呢

C.词尾,……的样子

D.兼词,于此

E.代词,之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