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课后习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下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

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B装置(磷的用量充足,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下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

(1)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 ______________,而b试管中的红磷和热水中白磷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思与评价】 ①改进后的图B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

②小林同学指出图B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C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

(3)【拓展与迁移】红磷在在臭氧(O3)中的燃烧产物与在氧气中的相同,请写出红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暂无答案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下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部分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部分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E打开C,从长颈漏斗A加入液体与锥形瓶B中固体接触,即有二氧化碳产生.观察到D中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关闭C打开E,则观察到G中蜡烛燃烧得更旺,说明有氧气生成.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氧气

[实验探究]要检验反应后F中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钠,可取少量反应后F中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入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观察到______,写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反应后F的固体物质含有碳酸根离子.写出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联系]利用虚线框内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回答有关的问题:[查资料](1)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查资料](1)、碳酸氢钠(NaHCO3)加热分解产物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以及水.

(2)、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设计实验](1)、小红同学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粉末)来制取氧气,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时,你认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请你告诉小红同学你选用该装置的理由: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2)、小方同学认为上述发生装置制取时有优点:(请你写出一点)______.

(3)、小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除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外,还可以加热固体碳酸氢钠的方法来制取,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______.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小组成员之间应: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根据反应的原理和反应条件以及所制气体的有关性质来选择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交流与反思]在第3个实验中要证明仍有少量反应物NaHCO3未完全分解,应进行如下的实验:

所用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将装置A与F相连并加热剩余的反应物F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

F中的反应化学方程: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 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①装置C中出现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____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____(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____(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B.C

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

B.

C.

D.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
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A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为50L,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A中发
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装置A中发

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____。

拆除装置前,不打开胶塞,为了使装置中的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

【实验2】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硫化亚铜。

查阅资料:

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均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3)、步骤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

(4)、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

____。

(5)、确定乙是否煅烧完全的操作是:____。

(6)、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NaClO4(aq)+NH4Cl(aq)NH4ClO4(aq)+NaCl(aq)

(7)、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4Cl,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____

____。

(8)、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蒸发浓缩,____,过滤,____、干燥。

为了测定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装置如上图所示(加热装置、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9)、步骤3中,准确取用24.00 mL H2SO4(aq)的玻璃仪器是____。

(10)、实验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步骤是____(填写步骤编号)。

(11)、必须重复实验2~3次,其原因是____。

(12)、如果0.320 g试样中含NH4ClO4的准确值为0.09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0.092g。该实验

的相对误差为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学了空气的组成后,同学们知道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氧气的密度约为1.4

学了空气的组成后,同学们知道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初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空气的密度约为1.29g/L.试回答:小芳想知道体积为1000L的空气中氧气的质量,请你帮她计算,并写出计算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打孔器从叶片中获得许多叶圆片,抽取其中空气,将等量的叶圆片和水倒入3个烧杯中,按下表
所示的条件进行实验:

(说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叶圆片光合作用放出的O2在细胞间隙积累,能使叶圆片上浮,叶圆片平均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弱的比较依据)该实验在研究何种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

A.CO2和温度

B.温度

C.CO2

D.光照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________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右图操作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

【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此,还需要选择__________(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拓展应用】(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
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_产生。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可能发生了反应.(1)请写出CO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可能发生了反应.

(1)请写出CO2与过量的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任意一组装置,简述预计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