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英汉/汉英翻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最近人口统计显示中国人口已超过十三亿。 The latest census shows that China’s population exceeds 1.3 billion.()

最近人口统计显示中国人口已超过十三亿。 The latest census shows that China’s population exceeds 1.3 billion.()

A、错误

B、正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最近人口统计显示中国人口已超过十三亿。 The latest…”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就一国人口统计看,()则只影响其人口的地区分布和构成。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国内迁移

C.人口迁移

D.地区迁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企业营销的人口环境包括()等各项人口统计因素。[2004年真题]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家庭规模

C.妇女受教育水平

D.风俗习惯

E.年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人口统计中的人口总数、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女性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变化等都是重要的人口信息,
这些信息最终将导致企业劳动力队伍和结构的变化。 ()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哪个术语可以定义一个工作单元的成员在一些人口统计特征方面的相同程度,,如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或在组织中服务的年限?()

A、人口

B、周转率

C、组织人口统计学

D、工作人口

E、部门人口统计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村民承包地在承包期内收回问题。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村民属于可以被收回承包地的情形?()

A.张甲全家已迁入小城镇落户

B.李乙全家迁入省会城市,并转为城市户口

C.王丙家庭人口已经由过去的7人减为3人

D.赵丁最近提出申请,自愿将承包地交回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中国国民革命若不

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中国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参加,终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民众革命。但是农民居处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向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是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地主重租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已使占中国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加农民运动,例如湖南、广东、陕西的农民运动,已表示他们成为中国革命运动中重要成分,并且因利害关系,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

材料(三)

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材料(四)

斯大林说:“所谓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这就是说,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问题:

(1)材料(一)、(二)、(三)、(四)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2)材料(三)、(四)所持观点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面是一组反映“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状况的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

下面是一组反映“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状况的材料,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受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全世界有十三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日平均生活费用不足一美元。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六和出口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八十二,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仅分别拥有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八。这种状况如果不根本改变,就难以避免国际社会的动荡,难以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

材料(二)

多年来,中国坚持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中国成功地实行了人口政策,延缓了世界总人口的增长。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采取各种节能措施,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但能源的年消费量只翻了一番。由于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20多年来在火电装机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烟尘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1980年的水平。2004年,中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45%。中国已颁布了节能中长期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实现年均节能率3%,累计节能14亿吨标准煤。

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创造了人间奇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中国政府已使大约2.2亿人初步摆脱了贫困,为2205万城市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对6000多万残疾人提供了帮助。目前,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1.9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三)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希望和动力。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2004年,世界经济实现了近30年来最快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为9.5%,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3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54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5614亿美元,比3年前增长了近一倍。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453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个。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周边国家从中受益。从1999年到2004年,亚太地区经济一直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为使周边地区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扩大内需的方针,并向重灾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最终战胜危机发挥了作用。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并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展。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的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及时、真诚的帮助,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对外救援行动。2005年10月南亚发生地震后,中国向灾区人民提供了积极帮助。

材料(四)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资料和中国最新公布的数据计算,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6%、日本的4.0%,在世界20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9位。中国农村2004年末还有261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年需要解决城乡就业的人口近2400万人,并有1亿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问题:

(1)材料(一)揭示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发展”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关系。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渡。()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Word的"文件"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________。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

B.当前已打开的所有文件

C.最近被操作过的文件

D.扩展名是.doc的所有文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在Word的“窗口”菜单下部显示的文件名列表中,所对应的文件是______文件。

A.当前正被操作的

B.该程序已打开的所有

C.最近被操作过的

D.扩展名是“.doc”的所有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