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中暑患者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变化调整降温措施。

中暑患者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据()变化调整降温措施。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中暑患者降温过程中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病人,女,60岁,诊断为热射病,病人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遵医嘱给予降温处理,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

A.应密切监测肛温,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

B.安置在22℃空调房

C.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

D.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肛温降至35℃

E.遵医嘱给予氯丙嗪25mg稀释于4℃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重症中暑的救护措施( )

A.热痉挛患者需补钠剂

B.冷敷双足降温

C.热衰竭者需补充5%糖盐水

D.疑有脑水肿者应脱水治疗

E.对心衰者禁用西地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患者男性,26岁。防止中暑体温上升至40.5℃左右,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呼吸脉搏增快,护士为其进行物理降温,再次测量体温的时间是()

A.15分钟后

B.20分钟后

C.30分钟后

D.40分钟后

E.60分钟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急惊风的预防、调护要点包括

A.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初期及时给予解热降温药物,必要时加服抗惊厥药物

B.对于暑温、疫毒痢患儿,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反复发作

C.抽搐发作时,切勿强制按压,以防骨折

D.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吸痰、吸氧

E.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脉搏变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某,男,27岁,寒战发热5天,每发前先有哈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终
则变身汗出,热退身凉,每日或间日一次,寒热休作有时,舌红苔薄白,脉弦。其诊断为A、外感风热

B、风温

C、疟疾(正疟)

D、中暑

E、淋证

其治法是A、疏风清热

B、清热解毒

C、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清暑益气

E、清热利湿通淋

其选方是A、银翘散

B、消温败毒饮

C、柴胡截疟饮

D、清暑益气汤

E、八正散

若患者烦渴欲饮,可加A、芦根、杏仁

B、沙参、麦冬

C、石膏、花粉

D、生地、石斛

E、天冬、知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护士给予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遵医嘱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B.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C.给予物理降温D.

护士给予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遵医嘱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

B.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

C.给予物理降温

D.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E.及时采血测定碳氧血红蛋白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患者在使用温针灸时,处理错误的是

A.选择适宜腧穴,针刺得气后留针,用艾绒捏裹在针柄上或将3~5cm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B.施灸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

C.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D.不用核对针数,因为每次只选一个腧穴

E.施灸前必须再次核对医嘱,并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评估患者的体质及艾灸处皮肤情况,有无禁忌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对心搏骤停患者,无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肛温或鼻腔温度)降至亚冬眠______℃或冬眠______℃水平。

对心搏骤停患者,无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肛温或鼻腔温度)降至亚冬眠______℃或冬眠______℃水平。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胃肠外营养护理中错误的有()

A.加强营养液配置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B.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应每2日更换一次

C.输注营养液过程中应防止液体中断或导管拔出

D.可在静脉营养导管处采集血标本,减少对病人的穿刺

E.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重症中暑的监护( )

A.使体温维持在38℃~38.5℃

B.监测中心静脉压

C.肾功能衰竭者禁用甘露醇

D.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防治脑水肿

E.对气管插管患者低流量吸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在饮食治疗过程中需进行密切营养监测和血苯丙氨酸浓度检测,维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mmol/L

在饮食治疗过程中需进行密切营养监测和血苯丙氨酸浓度检测,维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mmol/L为宜。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