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仪表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将10 g P2O5溶于热水,冷却至室温稀释至500 cm3,计算溶液的[H3O+],[H2PO4-],[HPO42-]和[PO43-]各

将10 g P2O5溶于热水,冷却至室温稀释至500 cm3,计算溶液的[H3O+],[H2PO4-],[HPO42-]和[PO43-]各是多少?

将10 g P2O5溶于热水,冷却至室温稀释至500 cm3,计算溶液的[H3O+],[H2PO4-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将10 g P2O5溶于热水,冷却至室温稀释至500 cm3…”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将高密度聚乙烯加热到熔点以上,然后分别以(a)10℃/min和(b)0.1℃/min的速度冷却到室温得到两种样品,再将这两

将高密度聚乙烯加热到熔点以上,然后分别以(a)10℃/min和(b)0.1℃/min的速度冷却到室温得到两种样品,再将这两种样品以10℃/min的速度加热至融化。请在同一坐标轴上画出这两种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称取1.5g左右EDTA二钠二水合物溶于水,在容量瓶中定容至500mL。为了标定其浓度,称取150℃干燥2h并冷却至室温的
优级纯碳酸钙0.2500g,加酸溶解后定容至250mL。取20.00mL钙标准溶液稀释至50mL,滴定消耗EDTA二钠标准溶液19.19mL,问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制备水煤气时的主要反应为:C(s)+ H2O(g)=CO(g)+H2(g),副反应为:C(s)+2H2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制备水煤气时的主要反应为:C(s)+ H2O(g)=CO(g)+H2(g),副反应为:C(s)+2H2O(g)=CO2(g)+2H2(g)。将此混合气体冷却至室温即为水煤气,其中含CO、H2和少量CO2,水蒸气可以忽略不计。试计算25℃、100kPa时燃烧1dm3水煤气放出的热量,假设产物均为气体。(1)若只计主反应;(2)若有95%的C(s)生成CO,5%的c(s)生成C02。已知:△fHmθ(H2O,g)=-241.82kJ.mol-1,△fHmθ(CO2,g)=-393.51kJ.mol-1,△fHmθ(CO,g)=-110.53kJ.mol-1。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测定排气温度为800℃的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测定前将滤筒用铅笔将滤筒编号,在105~110℃烘箱中烘烤1h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感量0.1mg天平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应不超过0.5mg即可使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将两个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问:(1)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2)哪个温度淬火后参与奥氏体多?(3)哪个温度淬火后未溶碳化物量多?(4)哪个温度淬火合适?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陶瓷烧成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待其自然冷却至(),方可全部开启窑门取出陶器或瓷器,这样就避免了因急剧冷却所造成的陶器或瓷器惊裂的现象。

A.100℃

B.200℃

C.300℃

D.室温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加料时,为什么加了水和浓硫酸后应冷却至室温,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能否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合,

然后加正丁醇和水?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回火处理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______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操作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操作。()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合金Ⅱ从高温液态冷却到室温时,将组织符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在2.3点的转变式(7分)。

合金Ⅱ从高温液态冷却到室温时,将组织符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在2.3点的转变式(7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取0.485g无色品体A加热分解生成0.233g黄色固体B和气体C。将C通入KI溶液则溶液变黄,说明有D生成。A溶于强酸后
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E生成。E与NaClO溶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F。F溶于MnSO4和硝酸混合溶液得到紫红色溶液G。试给出A,B,C,D,E,F和G的化学式。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