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化工技术> 环境化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

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

a.吸收塔无论有多少个理论级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

b.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c.吸收塔有限多个理论级即可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d.上述结论均成立。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应有结论()。 a…”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则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当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大于其吸收因子A时,则吸收塔需有无穷多个理论级才能完成给定分离任务。()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含C2H60.86,C3H80.09,n-C4H100.05(摩尔分数)的混合气体在吸收塔中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烃油吸收

含C2H60.86,C3H80.09,n-C4H100.05(摩尔分数)的混合气体在吸收塔中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烃油吸收。塔压为0.2943MPa,平均操作温度38℃。操作条件下各组分的Ki值为C2H610.5,C3H83.7,n-C4H101.15。要求正丁烷的吸收率为0.9。试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

液气比;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膨胀因子的物理意义是:关键组分A消耗1000mol时,引起反应物系摩尔数的变化量。()
膨胀因子的物理意义是:关键组分A消耗1000mol时,引起反应物系摩尔数的变化量。()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吸收因子、吸收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是目前唯一通过皮肤吸收的强阿片类药物,适用于慢性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病人。当使用第一剂时,由于皮肤吸收较慢,6-12小时后血清中方可测到其有效浓度,12-24小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吸收系统改造 某石化公司二催化车间90万吨/年稳定吸收系统干气中丙烯损失严重(约5%),液化气中C5及C5以上重

吸收系统改造

某石化公司二催化车间90万吨/年稳定吸收系统干气中丙烯损失严重(约5%),液化气中C5及C5以上重组分含量较高(约2.8%),稳定汽油中C5以下轻组分含量大于4%。该公司决定对其稳定吸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级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物质媒介(MSA)方法。()
分离混合物优先选择能量媒介(ESA)方法,当被分离组分间相对挥发度很小,必须采用具有大量塔级数的精馏塔才能分离时,就要考虑采用物质媒介(MSA)方法。()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主要在()被吸收。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

在板式塔的吸收中,原料中关键组分主要在( )被吸收。

a.塔上部少数几块板;b.塔下部少数几块板;c.塔中部少数几块板;d.全塔所有板。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当分离因子()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αij=1;b.;c.。

当分离因子( )表示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程度的分离。

a.αij=1;b.;c.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VAnDeemter方程,判断当载气流速偏离最佳流速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的变化()。

A . 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涡流扩散减小柱效能增高

B . 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传质阻力减小柱效能增高

C . 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分子扩散增大影响柱效能

D . 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各项因素同时增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分离到一种突变型噬菌体,其DNA具有以下性质:(1)从该噬菌体提取的DNA沉降时表现为单一组分(A结构),其沉降系

分离到一种突变型噬菌体,其DNA具有以下性质:(1)从该噬菌体提取的DNA沉降时表现为单一组分(A结构),其沉降系数不大受离子强度的影响;(2)A分子不与甲醛反应,且吖啶类化合物使其粘度增加而使沉降系数下降;(3)在pH12.5条件下沉降时表现为两种组分,沉降快的组分的量是慢的组分的两倍(根据吸收值测定);(4)若将A加热至低于解链温度10℃再迅速冷却,可得到B和C两种组分,其沉降系数不同;但若慢慢冷却,则只得到一种沉降组分,且其沉降系数与A相同;(5)用核酸外切酶Ⅲ对A进行部分酶解,再退火,则产生D结构,其沉降系数高于A;(6)D用DNA连接酶处理,产生E,E在碱性条件下沉降表现为单一组分,其沉降速度比较大且变性的A至少快四倍;(7)当poly(G)加入热变性的A中,在CsCl密度梯度中发现两条浮力密度不同的带;(8)若A用连接5'-P和3'-OH和DNA连接酶处理,再通过多核苷酸激酶做32P末端标记,然后酶解至单核苷酸,发现两种放射性核苷酸dAMP和dGMP。若在标记后酶解前将该链打成片段,则发现标记的dGMP与结合有较多poly(G)的那条链结合。该噬菌体DNA具怎样的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