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B.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办公行政人员的介绍和带领下并持媒体的介绍信

C.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为当次采访专门开具的介绍信

D.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出具的该实习记者的身份证明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媒体在加强采访环节管理时应注意()。

A.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可不与其沟通

B.保护记者采访权的实现和约束记者滥用采访权

C.培养和协助记者提高采访能力

D.媒体要求记者采访必须遵守现场原则、采访作风扎实原则、平衡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是指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

A.新闻报道

B.新闻采访

C.新闻播报

D.新闻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

A.3

B.5

C.7

D.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腾中遭遇信任危机 2009年上半年,因收购美国悍马而一夜成名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腾中

腾中遭遇信任危机

2009年上半年,因收购美国悍马而一夜成名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腾中”),正在遭遇前有未有的信任危机。四川腾中收购悍马的消息曾经震撼了全世界。然而震撼过后,人们发现这个交易有着太多不合情理的地方,不像是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而更像是一场商业炒作,甚至是一场闹剧。

收购悍马的消息公开后,众多媒体想要采访四川腾中负责人,但都未能如愿。上百名中外媒体赶赴腾中在四川的工厂,仍然一无所获。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对四川腾中收购悍马的疑虑越来越多。在一片质疑声中,一直和媒体玩“躲猫猫”的四川腾中,不得不进行危机公关,试图扭转对自己不利的舆论环境。

四川腾中总经理杨毅先生,不顾酷暑,亲自赶到北京,频繁安排记者采访自己。不仅有国内媒体,还有国外媒体。1月14日是星期日,杨毅在北京先后安排了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和彭博新闻社的记者轮流采访。一位参加采访的记者事后称,和杨毅的访谈了无新意。记者提出的许多关键问题,他都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有点越抹越黑的感觉。

路透社的报道称,杨毅周日称,预计三季度完成收购通用汽车旗下悍马的交易,目前正有待监管层的审批。在此之前,杨毅曾对国内媒体称,腾中正在按照相关程序向政府部门报备,审批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我们尊重政府审批的过程,并且全力配合。所谓报备,指的是事先报备。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在投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书面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基本情况,项目投资背景情况,投资地点、方向,预计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工作时间计划表。国家发改委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有关确认函件。

四川腾中事先并没有报备,不可能收到确认函件,属于先斩后奏,已经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腾中声称收购悍马的事项目前正有待监管层的审批,更是不靠谱。腾中和通用汽车达成的只是《谅解备忘录》,并没有签署正式协议。拿一个不具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怎么可能向国内有关部门进行收购申请呢?腾中又在忽悠广大媒体。按照国家现行法规,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除了需要发改委的项目核准,还必须通过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核准。假设腾中能够顺利通过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核准,也不可能在三季度完成收购悍马的交易。收购悍马的资金肯定在上亿美元以上,按照规定,发改委都无权决定,还得报国务院核准。事情并不像腾中想象的那么简单。

根据所给案例,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005年5月,全国媒体高度关注“圆明园事件”,并对圆明园管理方投巨资在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出租湖心岛和万春
园别墅、大面积种植人工草坪和“观赏花木”、彻底翻修经典园林驳岸等一系列行为表示强烈质疑和批评。不同媒体纷纷指出,湖底防渗工程是未经任何论证、反科学、目光短视的“拍脑袋工程”,而圆明园文物、生态遭到的破坏比湖底防渗工程更具危害,必须彻底整改。如果你是一位严肃大报的记者,受命采访这一事件,你将如何拟定采访计划?准备采访哪几种人?并分别给出足够的理由。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运用新闻学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霍宝干河煤矿发生矿难后,为掩盖事实向记者
发放“封口费”(9月25日)戴骁军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引发全国对记者道德的拷问。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8年11月16日 材料2 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在“封口费”事件发生后,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委省政府在中央的指示下及时派出工作组督察处理此案。到目前为止: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已由有关行政部门、媒体主管 部门、公安机关依法作了处理。涉案金额31.93万元,绝大部分已经追回。 据了解,隐瞒事实真相封锁新闻消息的矿方负责人已被免职。已查实的《现代消费导 报》记者张军利、山西画报杂志社朔州记者站站长徐有、《山西科技报》副总编张士凯、《科学导报》记者牛建黎4名新闻记者分别给予了处理。 对查实的14名媒体相关责任人分别作了相应处理,其所在单位分别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经济与法》、《现代消费导报》、绿色中国杂志社驻山西办事处、《山西法制报》临汾发行站、映像杂志社、中国财富杂志社山西办事处、政府法制杂志社,法制日报社山西记者站、《企业维权与监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 同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山西省及全国各地开展一次规范新闻采访秩序“百日”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全面清理形形色色的新闻派出机构,整顿和撤销一批存在问题的媒体记者站、工作站、办事处、联络处;制定和公布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采访规范,支持新闻记者的合法采访工作,依法保护新闻机构、新闻记者和新闻当事人的正当权益;继续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记者队伍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自觉维护新闻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良好形象。 ——摘自中国网2008年11月27日 材料3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有以下两段文字: 得悉此消息后,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要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责成台相关部门逐一排查,发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通报情况中所称的乃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办,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按照相关部委合作协议免费播出的周播公益性安全教育专题栏目《安全现场》,于是立即做出先停播《安全现场》栏目的决定,责成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此事立即做出负责任的说明。同时,教育台有关部门与《安全现场》栏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的相关负责同志联系,请对方进行调查。 根据我台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有关政策及甲方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正式约见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其当面宣布停播《安全现场》栏目,同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通报了我台停播该栏目的决定,建议其协助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对《安全现场》栏目进行进一步调查,以澄清事实真相,我台同时将按照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北京巨头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乙方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自觉维护甲方的声誉,不得假借甲方名义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如有违反,乙方应独立承担全部责任:甲方因此造成损失的,乙方应予以全部赔偿”的相关约定,保留对《安全现场》栏目因其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给我台造成的损害做出进一步追究的权力。 ——摘自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31日 材料4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我只是做了一名公民应该做的事”。获悉山西省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处理情况通报,戴骁军平静地说。 作为关键证人之一,他说,这是社会正义胜利的结果,但个人非常寒心。“几个月未领工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西省以及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封口费”事件,可自己所供职的报社至今没有给出任何信息,也没有发他工资。前不久,单位领导承诺的东西也都石沉大海。 鉴于这些情况,他近期将赴京与西部时报社再沟通一次。像这样的环境与态度,估计在这个单位“呆不下去了”。戴骁军称,自己正面临一次痛苦的抉择。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27日 请回答: (1)目前在新闻传播领域,假记者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不断出现的假记者、假新闻,我国的新闻管理制度应该怎样改革? (2)请简要评析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声明,并论述中国的媒体和记者如何才能坚持新闻专业理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某市报记者接到举报,说是一种市面上畅销的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超标。这个结论是某区的卫生防疫站
检验出来的。该记者闻讯去某区的卫生防疫站采访,并取到相关的检验数据,于是便以《一种“不健康食品”涌入我市》的醒目标题在市报上报道了一条独家新闻。该新闻又被其他媒体转载和转播,致使这种食品的销售一落千丈。愤怒的食品厂家将该市报告上法庭。后经有关国家质量部门的抽检,这种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验数据之所以产生差错,原因在于区卫生防疫站的化验员在检验数据中算错了一位小数点,使得添加剂的含量凭空扩大十倍,使人误以为超标,市报因此败诉。(北大2005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记者闻讯去区卫生防疫站采访对不对?为什么? (2)记者在采访报道中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3)记者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去年,某乡西瓜大获丰收。然而,丰收后的瓜农尝到的却是增产不增收,甚至是亏损的苦涩。某媒体记者对该乡瓜农进
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你们乡种了多少亩西瓜?”

瓜农:“我们乡去年只有4000亩,今年则达到了12000亩。因为去年销量不错,今年全乡蜂拥种瓜。”

记者:“今年西瓜卖价如何?”

瓜农:“今年各地气温都较高,周边省份的西瓜几乎同时上市,瓜价一路下滑,现在每斤只能卖3角钱。”

记者:“那你的瓜运进城后,买的人多吗?”

瓜农:“品种太老化了。现在城市居民都喜欢吃小巧的袖珍西瓜。我们种的西瓜个头太大,只能进酒店、餐馆。”

记者:“每亩瓜田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瓜农:“我们用的是传统种植技术。各种成本加起来,每亩地的成本在700元左右。按照今年的收成,每公斤卖到4角才能保本。”

联系经济常识内容,从西瓜丰收却遭市场冷遇这一事实中,瓜农应得到什么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记者应如何做好采访的临时准备?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记者的采访作风包括哪些内容?树立好的采访作风对记者工作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记者接近采访对象的方法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