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05年至199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日本东京展开大论战的主要阵地分别是()

A.《民报》

B.《循环日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E.《新民丛报》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1905年至199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日本东京展开大论战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材料1 恩格斯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
要求达到满足。”列宁也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没有革命的条件与革命形势,任何人、任何阶级、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制造革命”。 材料2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其中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加以了针锋相对的批判。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兼评“告别革命论”的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教育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是()

A.革命派认为教育在救国问题上不起作用,改良派宣传教育救国

B.革命派坚持救国先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应先革命后发展教育

C.革命派坚持先革命后发展教育,改良派认为要救国必须先发展教育

D.革命派主张教育救国,改良派认为教育无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时报》最大的贡献在于()。

A.推动了变法的进程

B.为改良派在国内制造舆论

C.猛烈抨击了顽固派和革命派

D.在编辑、出版和评论上的大胆创新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是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和改良派的______是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阵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民报发刊词》孙文1905年11月 请回答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清华大学2005研)

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清华大学2005研)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强学会是的宣传组织()

A.改革派

B.改良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是()。

A.要不要进行民主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C.要不要实行共和制度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之间的论战。

A.洋务派与改良派

B.改良派与革命派

C.礼教派与法理派

D.洋务派与顽固派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