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其他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避免两线作战和下列哪个国家签订了中立条约:()

A.日本

B. 朝鲜

C. 意大利

D. 英国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避免两线作战和下列哪个国家签订…”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避免两线作战和下列哪个国家签订了中立条约:()

A.日本

B. 朝鲜

C. 意大利

D. 英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的激化

C.美国“中立”态度的改变

D.苏联的参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性质的战争,苏德战争的爆发加强了这一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性质的战争,苏德战争的爆发加强了这一性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因素是()

A.凡尔登战役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

D.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

C.苏德战争爆发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1979年,苏联对捷克内部事务的干涉导致了捷克抗击苏联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给苏联的国际形象造
成了重大损伤。()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3)材料三中的“这一战役”指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材料三: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3)材料三中的“这一战役”指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2)材料二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材料一: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和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材料二: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蓄谋已久的突然袭击”。材料三: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突然袭击”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苏、美、英等26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先进攻苏联,而是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

B.苏德矛盾尚未激化

C.苏联强大而英法比较软弱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激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 (一)内容梗概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

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 (一)内容梗概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这是一个美国记者对罗斯福的评价。 从1933年入主白宫,到1945年去世,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打破了美国总统不得连任三届的先例。在13年总统生涯中,罗斯福推行“新政”,使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他与孤立主义作斗争,引导美国踏上反法西斯战争的征程,为战胜轴心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战争期间,他致力于与盟国合作,并成为联合国的缔造者之一。总之,作为国际性政治家,无论从内政抑或从外交考察,罗斯福都无愧于那个时代。 就个人教养而言,罗斯福所受的教育未必令人惊叹。他毕业于号称政治家和外交官摇篮的哈佛大学,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作为领袖人物,他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早在担任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网罗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粗具规模,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备,形成了他的“智囊团”。其人员包括经济学教授特格韦尔、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这样的经济专家,马歇尔这样的参谋人才,霍普金斯这样的外交活动家。“智囊团”比国务院班子灵活,不讲究资历,甚至超越党派。如霍普金斯在出身、教养和风格诸方面就和罗斯福大相径庭;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诺克斯则出自共和党营垒。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做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和危机前相比,美国工业总产值下降了53%,国民收入下降了50%,失业工人达1 300万人;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农民破产。罗斯福的首要任务是应对经济危机。他虽没有管理经济的经验,但却可以运用“智囊团”经济专家们的智慧,使新政府反危机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在“新政”实施最初的100天中,罗斯福签署的15项重大法令的草案,主要都来源于其智囊人物的劳动。如《产业复兴法》融合了特格韦尔、罗伯特等多位专家的不同意见;《农业复兴法》的内容则源于一个农具公司经纪人的设想。借助这些专家的帮助,罗斯福政府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使美国经济越过了大危机的死谷。到1935年,美国生产、就业和制造业工资总额的指数已得到大幅度的回升。不懂经济的总统奇迹般地恢复了美国的经济元气。 1941年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给美军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惨重损失,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时舆论大哗,美国公众普遍要求集中力量对付日本,这就意味着美国须从大西洋方面收缩力量,削减对英国和苏联的援助,其结局很可能是希特勒德国席卷英伦并危及苏联。罗斯福如何决断,势必影响全球战略形势。此时,不仅斯大林和丘吉尔极为关注美国政策,就是希特勒也死死盯住白宫。罗斯福又一次求助于他的“智囊团”。他的大部分智囊人物,在分析了轴心国的战争潜力、战略地位以后,认为德国是轴心国主力,击败了德国,日本就必败无疑,于是向罗斯福提出了“先欧后亚”的建议。罗斯福据此判断做出战略决策:在太平洋取守势,集中力量于大西洋方面。历史证明,“先欧后亚”是当时最佳的战略选择。 除博采“智囊团”的建议外,罗斯福也把执行权交给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业和比资源的总体战。指挥作战已不能像拿破仑时代那样凭直觉,而需依靠军事科学。罗斯福远不是军事专家,但他大胆起用军事人才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太平洋战场,他依赖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中印缅战役,他让史迪威独当一面;在欧洲,他让艾森豪威尔全权指挥远征军;在华盛顿,他让可以信赖的马歇尔以陆军参谋长的头衔节制三军。作为国家的总司令,罗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样去背诵某一兵器的月产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样守在电话机旁指挥每一场战役,更不像丘吉尔那样亲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个炮兵连的调动。他很少过问战术问题,这样,参谋长们就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以军事专家的眼光,独立判断,相机行事。事实证明,这是最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指挥结构。总统由此也可腾出时间潜心研究大战略,而去做最高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在外交事务上,罗斯福的风格也与斯大林和丘吉尔这两位领导人迥然相异。莫洛托夫作为苏联外长,没有多少机会对重大问题表态;而丘吉尔则喜欢不辞劳苦,事必躬亲。罗斯福不同,他喜欢派出享有全权的私人代表执行外交使命。比如派往中国的居里和华莱士就有此种特权。另一个作为罗斯福特使经常被派出的出色人物是霍普金斯。战争期间,霍普金斯多次往返于大西洋两岸。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的头一个月,霍普金斯即衔命飞抵莫斯科。临行前,罗斯福致电斯大林说:“我要求你对他完全信任,就像你直接与我谈话一样。”其后,每当美苏关系出现波折时,罗斯福就派霍普金斯出使苏联。诸如第二战场问题、租借援助问题及波兰问题等,都因有享受全权又为斯大林信服的霍普金斯到场,而得以按“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解决。由于绕过许多官僚机构,这种私人外交减少了误解,提高了效率,几乎成为日后美国政府的制度。 总之,罗斯福作为危机年代的领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具体事务的超脱态度和“智囊团”作用的充分发挥。《美国史》一书的作者拉夫尔?德?贝茨评论说:“罗斯福或许还不能被认为是一个知识界领袖,在许多领域,他的造诣并不深,也不是一个见地卓绝的思想家。”或许正因为如此,罗斯福才不像丘吉尔那样,事必躬亲。而强大的“智囊团”却弥补了他专业知识的缺陷,保证了他政治上的成功。这是值得我们各级决策者思考和借鉴的。 资料来源:林波:《罗斯福与他的“智囊团”》,载《决策与信息》,2005(2)。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