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言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A.正确

B.错误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现代散文”。()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余光中在写于1963年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散文——一种“讲究()”的“现代散文”。

A.弹性

B.长度

C.密度

D.质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余光中、张晓风等是()的好手。

A.擅写散文

B.擅写论文

C.擅写小说

D.擅写诗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余光中、张晓风等是()的好手。

A.擅写论文

B.擅写散文

C.擅写诗歌

D.擅写小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

A.以平常心和普通人的情感叙事写人

B.文字朴素、简洁

C.真切地勾画出一个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

D.委婉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者浓重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E.表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般来说,学者散文重知性,尚理趣,但这并不意味着摒弃感性,缺乏情趣。()的许多散文既显出中国人的智慧,又不乏英国式的幽默,他的《一室皆春气矣》写当代的人情不是太浓就是太淡,话里话外颇有情趣和理趣。

A.余光中

B.梁锡华

C.董桥

D.金耀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郑明娳认为余光中的“现代散文”是“突起的异军”,在散文史上有革命性的意义。()

郑明娳认为余光中的“现代散文”是“突起的异军”,在散文史上有革命性的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
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呐喊》

B.《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和李白合称为小李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首创豪放词,他的大部分词作是豪放风格的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受戒》和《白洋淀纪事》是他的代表作。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

D.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作品有《乡愁》《望乡的牧神》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

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C.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

D.乘坐地铁出行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