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该条规定确立了

A.意见证据规划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体现了以下哪一项原则()。

A.证据裁判原则

B.自由心证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直接言词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一款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表明了我国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也表明了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即孤证不能定案。()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司法机关对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已经追究的,应当是()

A.撤销案件

B.不起诉

C.宣告无罪

D.终止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3款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可以同时作以下处理

A.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B.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C.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

D.责令被不起诉人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第一审法院对公诉案件审查后,发现案件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应当()。

A.决定不予受理

B.决定退回补充侦查

C.裁定终止审理

D.裁定驳回起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
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请问:该条文的规定对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何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是供各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有关案件勘验物证或者现场时使用的文书。

A.讯问笔录(刑事案件用)

B.调查笔录(刑事案件用)

C.勘验笔录(刑事案件用)

D.法庭笔录(刑事案件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
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试对这一法条作出评析。(南开大学2009年研)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对所给司法解释条文运用刑事诉讼法原理作出简要评析。(西南政法2006年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对所给司法解释条文运用刑事诉讼法原理作出简要评析。(西南政法2006年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7条第5项规定:“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案件,不得撤销第一审判决,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或者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都是()证据。

A.物品

B.痕迹

C.事实

D.书面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羁押”一词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反复出现,在理解上容易造成混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
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由此来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羁押实际上特指的是逮捕之后的羁押。这就与国外法律上的羁押一词的用语不完全相同,即国外羁押又与我国拘留、逮捕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请思考羁押与拘留、逮捕两种制度的区别。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