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事业管理> 政治学概论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甲、乙不约而同地枪杀丙,甲没有命中,乙命中丙头部致丙死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B.甲、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C.甲、乙属于同时实行的单独犯

D.甲、乙应分别对自己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甲、乙不约而同地枪杀丙,甲没有命中,乙命中丙头部致丙死亡。下…”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C.甲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断

D.对甲的行为应该数罪并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与乙有仇。一日,甲携带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家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刑事案件,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没有犯罪行为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1 甲、乙、丙三人射击命中的概率分别为1/2,1/3,1/4.同时射击,求至少有两人命中的概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甲的心理状态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A.甲认为乙欠自己2000元,拟通过督促程序要回这2000元,遂向自己所在住所地的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予以受理

B.甲与乙在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如有争议,由合同履行地丙地人民法院或合同签订地丁地法院管辖,后争议发生,甲向丁地法院起诉,法院根据管辖协议受理

C.甲首先向丙地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而后又在丙地起诉住所地在乙地的被告丁

D.分住在上海市三个区的甲乙丙三人合伙进行经营,该合伙没有注册登记,后与另一公民丁发生争议,丁向乙的住所地闸北区法院起诉该合伙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继承其祖父留给他的一幢房屋,甲有自己比较宽敞的住房,因此这幢私房一直闲置。后经人介绍,甲将其这幢私房出租给公民乙使用,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间,公民甲的朋友丙拟与他人成立一家公司,急需办公用房,遂与甲商量欲购买其已出租给乙的那幢私房。甲同意将该房卖给丙,双方签订合同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转让手续。丙与他人合办的公司注册成立后,命乙即刻从该房中搬出,而乙则以租赁期限未满,拒绝搬出。判断甲与乙签订的该房屋的租赁合同对该房屋的所有权人丙( )。

A.无效

B.双方有异议,必须重新修改合同,对丙才产生效力

C.继续有效

D.双方无异议,则继续有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案例中,()犯罪未遂成立。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D.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r2的值愈接近于1,则反映:(甲)所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愈大;(乙)所选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愈小。从而表明:(丙)所配合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了所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方程的代表性愈好;(丁)所配合的回归方程不能够较好地反映所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即方程不够代表性。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为债权人,乙为债务人。甲乙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该约定对丙没有约束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当由我国境内开往甲国的国际列车到达乙国境内时,甲囤公民A与丙国公民B发生斗殴,A用枪杀死了B,对A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适用国际刑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甲从1995年9月15日离开住所后一直没有音讯,2001年7月3日,甲的合伙人乙、丙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甲的配偶和子女反对。人民法院应当()

A.接受乙、丙申请,宣告甲死亡

B.驳回乙、丙申请,不作死亡宣告

C.发出公告,一年后宣告甲死亡

D.进行调解,待乙、丙与甲的配偶子女达成一致协议后再决定是否宣告甲死亡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