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专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下列材料摘自《论衡》,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才高行

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材料二:(鬼神观念)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材料三:(圣人)“无达视动听之聪明”“没有先知之见”,“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生)之者”。 材料四:(学习使)“知一通二,达左见右”,“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材料五:“以今而见古,以此而知来,千岁之前,万世之后,无以异也”,“夫难知之事,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事,闻之学智,不能晓也”。 问题: (1)根据材料总结论者的主张。 (2)试评价论者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下列材料摘自《论衡》,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人,物也…”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摘自《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2 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自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毛泽东在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是如何回答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摘自《汉书.王莽传》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莽)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诛,文日“小

阅读下列摘自《汉书.王莽传》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莽)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诛,文日“小钱之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 材料二: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今更名田“王田”,奴婢日“私属”,皆不得买卖。 材料三:初设六筦之令。命县官酤酒,买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牺和置酒士,郡一人,乘传督酒利,禁民不得挟弩铠。徙西海。 问题: (1)结合材料,简述王莽改制的内容。 (2)王莽推行的“五均六筅”与汉武帝时实行的“均输平准”内容、目的相类,为什么结果不同? (3)结合材料评价王莽改制。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 “我们担负的任务是全部困难。政策的全部困难和政策的全部艺术,就在于要估计到每一种这样的过渡的特殊任务。”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3 “苏东剧变是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国际共运遭受的最大挫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的重大曲折。它带来了太多沉重的话题,引来太多沉重的思考”。 ——摘自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 请回答: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无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3 “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多赞扬:中国自2008年以来不但顶住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国内稳定并提高了外交地位,其他国家将要陷入债务危机。而北京却凭借它那样一种方式的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德国主要的经济类报纸也说这必须归因于“体制”,归因于“强大的国家权力”。 ——摘自《参考消息》 材料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求其在发展的各阶段都保持经济的均衡增长不切实际。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运转良好,证明其发展模式是有效的。” ——摘自《参考消息》 请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
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材料2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体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3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摘自200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第1版 请回答: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提出这一任务的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列宁:“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列宁:“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它也就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摘自《列宁选集》第3卷 材料2 马克思:“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见未来,而只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材料3 马克思:“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材料4 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材料5 列宁:“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灭亡的具体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摘自《列宁选集》第3卷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好美家家居建材超市一个全国闻名的连锁超市,好美家南京店的店长注意到,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好美家家居建材超市一个全国闻名的连锁超市,好美家南京店的店长注意到,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销售人员认为只要把产品卖出去了,工作也就完成了。甚至出现对购买商品的消费者百般讨好,对只看不买的顾客较为冷淡。为此,他经常会和员工说这样的话:“在产品利润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经营服务才是出路。今天不买,不代表明天不买,对走进好美家的每一位顾客都必须热情服务。”

摘自:http://www.chaoshi168.com/hydt/shownews.asp?newsid=12964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列摘自《史记》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
”为“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材料三: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诸生诽谤始皇者),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问题: (1)结合材料,简述秦统一六国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

“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回答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引进来”战略。 材料1 为了对中国资本

根据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回答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引进来”战略。 材料1 为了对中国资本外逃规模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我们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问接法对中国1997—999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测算。利用直接法测算的结果是1997、1998和1999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28亿、233亿和122亿美元,三年合计483亿美元。利用问接法测算的结果是1997—1 999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4l亿、317亿和130亿美元,三年累计588亿美元。 ——摘自《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七辑“中国资本外逃揭秘” 材料2 理性看待撤资,还要理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都着眼于立足长远,不会计较一时之得失,但是市场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外商就很可能会缩手缩脚,我们吸引外资的最终目的也难以达到。 摘自《人民日报》,2001—02—05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以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实现的两段论述: 材料1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

以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实现的两段论述: 材料1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摘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简明阐述材料1和材料2之间的关系。 (2)正确认识材料1和材料2的辩证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