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贼 1.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论语·先进) 2.宣子骤谏,公患之

解释下列各组词 贼 1.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论语·先进) 2.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左传·宣公二年) 3.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史记·刺客列传) 4.小儿辈遂以破贼。(晋书·谢安传)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解释下列各组词 贼 1.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微 1.其文约,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

解释下列各组词 微 1.其文约,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二者皆微。(汉书·匈奴传) 3.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邶风·式微) 5.微子之言,吾不知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操 1.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九歌·国殇) 2.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指政治主张)

解释下列各组词 操 1.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九歌·国殇) 2.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指政治主张)多异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主操名利之柄而能致功名者,数也。(商君书·算地) 4.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5.使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 6.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图 1.唯君图之!(战国策·燕三)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

解释下列各组词 图 1.唯君图之!(战国策·燕三)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3.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尚书·太甲上) 4.职方氏掌天下之图。(周礼·夏官·职方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求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战国策·

解释下列各组词 求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2.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战国策·齐一)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5.造祸而求福。(史记·刺客列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知 1.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2.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解释下列各组词 知 1.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2.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3.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4.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5.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徒 1.颜路请车以为之椁,孔子不予,为大夫不可以徒行也。(论衡·问孔篇)

解释下列各组词 徒 1.颜路请车以为之椁,孔子不予,为大夫不可以徒行也。(论衡·问孔篇) 2.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国语·越语上) 3.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却 1.弃甲兵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一)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释下列各组词 却 1.弃甲兵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一)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贾谊:过秦论) 3.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致 1.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左传·襄公二八年) 2.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

解释下列各组词 致 1.与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左传·襄公二八年) 2.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韩非子.夕卜储说左上) 3.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5.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贾谊:过秦论)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道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2.沛公……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解释下列各组词 道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小雅·大东) 2.沛公……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4.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三)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因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 2.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解释下列各组词 因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 2.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4.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战国策·齐四) 8.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战国策·楚四)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解释下列各组词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2.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

解释下列各组词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 2.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3.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汉书·苏武传) 4.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史记·滑稽列传) 5.贱即买,贵则卖。(盐铁论·本议)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