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考试> 成考(专升本)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信用档案,建立_________。

A.失信黑名单制度

B.信用预警制度

C.约谈制度

D.信用评估制度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以下由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有()。

A.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

B.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

C.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D.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E.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A.审查

B.鉴定

C.许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根据《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等措施。

A.警示

B.拒绝发布

C.删除信息

D.限制功能

E.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方面()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

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方面()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修正)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

D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E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二)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三)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有关行政法规,设立()前款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设立()本条第一

:A.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

B.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

C.第(一)项、第(三)项;第(二)项

D.第(二)项、第(三)项;第(一)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为了加强对网络建设的管理,2000年9月国务院令292号公布施行()。

A.《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B.《新到新闻》

C.《每日新闻》

D.《巴黎新闻》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对网站的管理实行主体区分管理制度,区分网络交易服务提供者是属于企业还是个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根据有关法规,在我国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

A.备案制度

B.许可制度

C.先申请先注册制度

D.审核批准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规定,()发现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出现明显属于该办法第九条所列的禁止信息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A.电子公告用户

B.电子公告浏览者

C.互联单位

D.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新闻网站中有资质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是()。

A.新闻网站中党务、行政、后勤、广告、发行、经营、技术等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

B.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的,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中,专职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的在岗人员

C.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因违法违纪受过严重处罚的人员以及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

D.新闻网站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网站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者兼职为新闻网站提供稿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材料1 2008年5.1 2大地震后,网友们就迅速自发行动起来:各类捐款捐物、献血的呼吁,充满了整个
网络:一些主要慈善机构的捐款账号,被热心的网友转贴在各大网站;关于抗震救灾前线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迅速在网上流传;救灾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流动,并由网友打印分发到灾区。那时候,互联网就像那条绿丝带,紧连着我们和灾区人民的心。 材料2 2006年8月2日。备受关注的“博客第一案”在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原告陈堂发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通过网络搜索,他发现自己被发表在中国博客网站上的《烂人烂教材》一文指名道姓地辱骂。经与博客管理者联系删帖未果,他怒而将其告上法庭,要求道歉并作出赔偿。法院经过审理认为,本案中,被告虽然不主动发送信息、也不改变所传输信息的内容,但作为网络中介服务的提供者,仍应承担监督控制、停止传输有害信息的法定义务。法院判决被告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判决生效起5日内,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保留10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专家称,此案的判决.对规范博客刚站意义重大。 材料3 “互联网不完全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本质是现实的。互联网面向公众.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曾这样描述互联网与社会的关系。有统计说,预计2009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会超过10亿,依法管理网络已经成为各国越来越关心的一个话题。记者了解到,埃及、以色列和希腊等很多国家都在思考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寻找理想的道路。美国最近10年也先后出台了《1998年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反垃圾邮件法》等与互联网管理有关的法案。除国家立法、议员提议案、政府成立网络犯罪部、媒体老板守好网络发帖和网上评论这块阵地外,各国在网络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倡导网民自律。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同答互联网的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作用。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3)根据材料3回答如何加强网络规范。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