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课后习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B.明矾常作为净水剂,双氧水通常可用于作杀菌消毒

C.金属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可以使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D.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周末,同学们相约一起骑自行车去农家乐园春游.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一进入园地,感觉神清气爽,小华

周末,同学们相约一起骑自行车去农家乐园春游.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一进入园地,感觉神清气爽,小华不禁感慨:真不愧是天然氧吧啊!原来园中有大片生长茂盛的柑橘树,它们正在进行着光合作用,不断地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为了解柑橘树适宜在什么样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小明采集土样,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得该土壤呈酸性;小明认为,如果这片土地将来要种植喜好中性土壤的作物,应该用______来改良土壤,假设土壤中的酸为硫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为区分田里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检验,生活中可以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炒菜时,油锅着火了,厨师迅速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5)中午大家正享受着农家美味,小红冷不丁被蚊虫叮咬了(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又痛又痒,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金融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行政诉讼法

B.经济法

C.刑法

D.银行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
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蓝绿藻等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阳光作用下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贮氢金属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吸附氢气,如镧镍合金(LaNi5)可以吸附氢气形成LaNi5H6,其中H元素仍以H2分子形式存在
C.生活垃圾送入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可发电、供暖,焚烧炉产生的气体不可直接排放
D.2013年3月底,H7N9型禽流感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要杀死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毒剂杀菌,通过加热煮沸杀菌,也可用紫外线照射杀菌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2分)金属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1)从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你认为大多数金属

(2分)金属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1)从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分析,你认为大多数金属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 .

(2)根据你平常的所见所闻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写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_________ .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 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 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
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C+____K2Cr2O7+____=___CO2↑+ ____K2SO4+ ____Cr2(SO43+ ____H2O

请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2H2(g)CH3OH(g)△H1=-116 kJ·mol-1

①已知:△H2=-283 kJ·mol-1

△H3=-242 kJ·mol-1

则表示1mol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

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下图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

ⅰ)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

ⅱ)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在对应温度下CO(g)+ 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

③在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10L的密闭容器中,5min时达到平衡,各物质的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如下表所示:

0min

5min

10min

CO

0.1

0.05

H2

0.2

0.2

CH3OH

0

0.04

0.05

若5min~10min只改变了某一条件,所改变的条件是____; 且该条件所改变的量是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化学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社会离不开化学.请你利用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硅②Fe2O3③MgCl2④氨

化学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社会离不开化学.请你利用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硅 ②Fe2O3③MgCl2④氨气 ⑤盐酸 ⑥氢气 ⑦食盐水 ⑧纯碱 ⑨二氧化碳 ⑩Ca(OH)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的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正确测得某地土壤的浸出液的pH<4,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我们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填序号)______改良.

(2)做面条时,面团因较长时间储存而有酸味,常加入适量的(填序号)______中和.

(3)海洋是人类宝贵资源,人类可以提取海水的各种元素,来大量制备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写出从海水提取镁过程中涉及到的方程式:______;氨碱法制纯碱过程中涉及到的方程式:______.

(4)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写出制造玻璃过程中涉及到的方程式:______

(5)工人师傅在焊接金属时,常常先除去表面的铁锈,写出除去铁锈的方程式:______

(6)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不能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7)铵态氮肥不能和Ca(OH)2混合施用的原因是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内质网在细胞生活中有何重要功能?试举例加以简要说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图为裸子植物生活史示意图,请填入序号对应的世代名称或结构名称,并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①裸

下图为裸子植物生活史示意图,请填入序号对应的世代名称或结构名称,并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①裸子植物________发达,其强壮的茎中有高度分化的__________组织,茎干也有加粗的次生生长。 ②裸子植物有性生殖时受精作用在__________中进行,受精卵发育形成为_________。由于_________及_________裸露,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③裸子植物单性的孢子叶聚集成球花或球果,雌雄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球为___________,着生有即花粉囊,大孢子叶球就是________,每片大孢子叶基部着生裸露的_________。 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为异形世代交替,与蕨类植物相比,其__________更加发达,___________不能独立生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人工智能的致命弱点的是()。

A.实现数据的结构化。

B.充分将大数据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C.不能将自主获得的知识做超范围应用。

D.无法像人类那样利用已有知识库存来解答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