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无产阶级“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3 “在不久前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中国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很多赞扬:中国自2008年以来不但顶住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国内稳定并提高了外交地位,其他国家将要陷入债务危机。而北京却凭借它那样一种方式的计划经济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德国主要的经济类报纸也说这必须归因于“体制”,归因于“强大的国家权力”。 ——摘自《参考消息》 材料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求其在发展的各阶段都保持经济的均衡增长不切实际。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运转良好,证明其发展模式是有效的。” ——摘自《参考消息》 请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回答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引进来”战略。 材料1 为了对中国资本

根据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回答中国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引进来”战略。 材料1 为了对中国资本外逃规模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我们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问接法对中国1997—999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测算。利用直接法测算的结果是1997、1998和1999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28亿、233亿和122亿美元,三年合计483亿美元。利用问接法测算的结果是1997—1 999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分别为14l亿、317亿和130亿美元,三年累计588亿美元。 ——摘自《中国经济大论战》第七辑“中国资本外逃揭秘” 材料2 理性看待撤资,还要理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都着眼于立足长远,不会计较一时之得失,但是市场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外商就很可能会缩手缩脚,我们吸引外资的最终目的也难以达到。 摘自《人民日报》,2001—02—05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材料

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材料2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攫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东西。它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仰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这种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全球市场靠自己的力量就运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单位。 材料3 1999年9月21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高级官员斯蒂格利茨对列强在就贸易自由化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方面的“虚伪”进行了抨击。他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态度,即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斯蒂格利茨说,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惟命是从,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还有欧盟的农产品补贴问题。 ——摘自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材料4 美国的普遍利益在于鼓励那些被文化冲突分裂的国家通过共同利益的沟通走向一个发展的世界。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于确保世界如果走向一种共同的语言,那么它将是英语;世界如果趋向于建立共同的电信通讯,那么在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它将以美国为标准;如果世界在电视广播和音乐上连为一体,那么节目和程序上将是美国的;如果世界要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念将是适合于美国的价值观念。 ——摘自[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 材料5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出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定这些规则。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摘自《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载 《商业周刊》,1998一l0一19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2的观点。 (3)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以下是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段材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

以下是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段材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因。 (2)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3)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是马克思关于劳动与商品关系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

以下是马克思关于劳动与商品关系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蒂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或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应的职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 (2)分析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3)概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

以下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和利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材料中的这些情况,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当代现代资本主义了。请评析这一观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师:丑小鸭伤心地离开了家,就是离家出走的意思,你们离家出走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所以你们体会不到丑小鸭的伤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了?(师随后指名回答,生1、生2都答不上来。师表情严肃)

生3:丑小鸭很……很……悲惨。(紧张)

师:悲惨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悲惨法?

生3:不……不知道。(更紧张,声音更小)

师:还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全班鸦雀无声)

师:算了,我们还是回到课堂,先看看第四段是怎么说的。书上说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这时候丑小鸭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3:紧张。(脱口而出)

师:不对,再猜一猜。(学生七嘴八舌,有学生喊出“害怕”)

师:害怕,对了,就是害怕。(马上给予表扬)

师:现在我要请小A回答问题(走到小A面前)。丑小鸭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它愿意吗?

小A:不愿意。

师:那它有办法吗?

小A:没办法。

师:丑小鸭会害怕吗?

小A:可能会……(这时,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交头接耳,教师停下讲课,转向批评学生)

问题:

(1)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

(2)结合案例分析该教师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材料1 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花卉出口的65%。但荷兰的气候并不好,土地资源也不足。荷兰人将花卉

材料1 荷兰花卉出口占全球花卉出口的65%。但荷兰的气候并不好,土地资源也不足。荷兰人将花卉种在特殊温室的水中,水中加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肥料和杀虫剂。这种温室培养技术,不但使倚兰可以终年种花,还可以解决密集种植所造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问题,提高花卉的质量。 ——摘自《经济日报》,1997-10-15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年代至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9。 请回答:根据材料1,说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马先生今年45岁,患有心脏病。5月份,他为女儿建立了遗产信托,并指定马太太为该信托的托管人,女儿为受益人。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该信托基金的所有权归()。

A.马先生

B.马先生的女儿

C.马太太

D.马先生和马太太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杰克,美国国籍,2004年年底受公司委派从2005年起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工作,在中国期间,公司驻中国办事处,按月支付其工资收入3000元,美国境内公司每年支付其工资折合人民币12万元,2006年他在中国进行股票投资,获股息收入55000元。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06年他在中国申报纳税的金额为()元。

A.12万

B.91000

C.36000

D.5500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发展中国家应当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 材料1 富国更富,穷国更穷,这是当今全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发展中国家应当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 材料1 富国更富,穷国更穷,这是当今全球不争的事实。发达国家由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以及掌握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将其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占领当地市场,谋取更大的利益。 ——摘自中国新闻社:《南北关系与经济全球化》,2000-08-31 材料2 反全球化者宣称,全球化带来了“商品世界化”,商品在泛滥、人性被漠视、跨国公司越发贪婪。全球化让跨国公司来到发展中国家,砍伐森林、掠夺矿藏、建造“血汗工厂”,“给工人一块钱制造耐克鞋”,跨国公司几乎主掌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 ——摘自《经济学家茶座》第6辑“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材料3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中的份额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3%上升到21世纪初的29%。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也从30年代初的1/4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从1 980年以来,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净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增长了12倍。自1985年以来,吸收外资1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17个增加到51个,而且将近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济源经济信息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小强欲承包一企业,从2006年4月1日开始,承包期为9个月。在此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2200元,上缴承包
费30000元,预计实现会计利润60000元(已扣除承包费,未扣除折旧费),张先生不领取工资。已知该地区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若小强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2006年小强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元。

A.13417.5

B.17890

C.28974

D.32049.2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