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课后习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用100m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用100mL量筒分别取50mL水、50mL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片刻后读数.其体积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你的解释______.

探究实验2:某同学为比较品红分子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速率不同,设计了对照实验,该实验中除选用相同的两个烧杯和同时加入品红外,你认为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观测到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3:小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探究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①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用燃着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③写出水通电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④该实验理论上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应为2:1.但实际观察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略大于2:1,你的猜想是______;

⑤该实验证实了分子的特征是______.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实验1:两位同学各

暂无答案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某小组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征,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请你参与其中…”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1)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1)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有:

①____;②____。

【对固体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2)为进一步确定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对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现象a: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 有碳酸钠并全部除尽。

第二步: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现象b:

②____

含有NaOH,猜想三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③分析:小组中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以上实验不能证明猜想三成立,理由是:

____。

④反思:把第一步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____溶液,可达到实验目的。

(3)请利用以下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即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提供的试剂有: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

____

____

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澄清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____色

____

写出方案一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A.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B.探究淀粉遇碘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

A.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

B.探究淀粉遇碘能否变蓝色

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D.探究盐酸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
(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

(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____(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OH)2==CuO+H2O CuCO3==CuO+CO2

③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1)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正确;

(2)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正确;

(3)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____、____(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C中的现象____。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图示从A点到达B点时的固体质量差,求被分解的氢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通过计算可得32.0g固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____。

(6)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化学性趣小组对某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已知废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

化学性趣小组对某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已知废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废液的组成,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提示:Na2CO3与HCl反应时,分两步进行,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NaCl+CO2↑+H2O):

①观察废液为无色溶液,则废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

②取适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则废液呈 ______性;

③另取适量废液,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无明显现象,再继续滴加,有气泡产生,则废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

④另取适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完全溶解,则废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

⑤经过上述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
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_产生。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

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各种清洗剂,选择适当的用品可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1)我们使用洗涤灵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以下物质可以使用洁厕灵清洗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铁锈 b.油渍 c.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3)取上述一定量的炉具清洁剂,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__________色,若将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可以发生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图中a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

(4)“污渍爆炸盐”溶于水后会生成Na2CO3和H2O2。将爆炸盐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的洁厕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漂白粉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当有效成分完全消失时,则漂白粉就完全失效;部分消失时,则为部分失效)。

I.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②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③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

④ 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HClO的水溶液呈酸性。

⑤ HClO能可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II.交流讨论:该小组同学经过分析得出:HClO分解时除生成HCl外,生成的另一种常见气体是___________。

III.实验探究: 下表是探究某漂白粉是否完全失效的实验,请根据表中结论,进行填空。

IV.继续探究:同学们对某完全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该 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l2和CaCO3

猜想二:____________;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中的成分CaCO3,除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生成外,还有其它来源,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小聪同学进行实验证明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符合猜想一,而与猜想二不符。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同学在确定所合成的K3[Fe(C2O4)3]·3H2O晶体中FeC2O4杂质的含量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将一定量样品加入稀硫酸

某同学在确定所合成的K3[Fe(C2O4)3]·3H2O晶体中FeC2O4杂质的含量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将一定量样品加入稀硫酸中,微热溶解后用0.0500mol·dm-3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用去108.00cm3;再加入适量还原剂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后,用KMnO4溶液滴定,恰好用去20.00cm3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

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填编号)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装置,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12345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

[反思]该实验和拉瓦锡所做实验的共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通过加热或燃烧某种可燃物,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使密闭体系内外形成______,而引起的现象差异来分析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Fe3O4一种黑色粉末,又称磁性氧化铁,它的组成可写成FeO·Fe2O3。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黑色粉末是否

Fe3O4一种黑色粉末,又称磁性氧化铁,它的组成可写成FeO·Fe2O3。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黑色粉末是否由Fe3O4、CuO组成(不含有其它黑色物质)。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假设1. 黑色粉末是CuO;假设2. 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

⑴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所得溶液显血红色,则假设_________成立。

⑶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加入足量铁粉,若产生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Cu(NH3)42++4H2O。

⑷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产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假设2成立;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假设3成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

(l1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 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买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

装置D的质量

装置E的质量

反应前

292.4g

198.2g

反应后

296.0g

201.5g

①装置C中出现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____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____(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CO2和H2O;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②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____(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____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