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工热力学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用捣碎的肌肉组织进行的早期实验表明,柠檬酸循环是需氧途径,通过此循环代谢的物质最终氧化成CO2,而且加入循

用捣碎的肌肉组织进行的早期实验表明,柠檬酸循环是需氧途径,通过此循环代谢的物质最终氧化成CO2,而且加入循环中间物消耗的氧气比预期的多。例如,肌肉匀浆中加入1μmol的延胡索酸,消耗约25μmol的氧气,但HOOC—CH==CH—COOH(延胡索酸)+3O2→4CO2+2H2O氧化反应显示,实际上只需要3μmol氧气就能完全氧化1μmol的延胡索酸。把琥珀酸、苹果酸和草酰乙酸加入肌肉匀浆液中时也有类似的现象。试解释在有足够的丙酮酸存在下,为什么这些循环中间物的加入会导致消耗的氧气比预期的多。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用捣碎的肌肉组织进行的早期实验表明,柠檬酸循环是需氧途径,通…”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假定进行Hershey-Chase实验时得到了下列结果:捣碎并离心以后,35S沉降于沉淀物内,32P留在上清液中。显微镜观

假定进行Hershey-Chase实验时得到了下列结果:捣碎并离心以后,35S沉降于沉淀物内,32P留在上清液中。显微镜观察表明所有细菌被捣碎以后都破碎成小片。电子显微镜检测沉淀物表明没有完整的细胞,只有噬菌体外壳吸附在某些小碎片上(你还不知道那是什么)。要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你还需了解、测定或确定些什么?如果你不赞同,也可提出你的结论。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早期在肺炎球菌中进行的转化实验表明:

A.细菌的遗传特性通过与不同特性细菌的DNA接触后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化。

B.细菌的非遗传特性通过特性不同的细菌的DNA接触后发生永久性的变化。

C.所有遗传物质必须都含有DNA。

D.细菌中的所有基因必然携带在DNA分子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20世纪初人们研究光强、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时发现,在弱光下增加光强能提高光合速率,但当光强增加到一定值时,再增加光强则不再提高光合速率。这时要提高温度或CO2浓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用藻类进行闪光试验,发现在光能量相同的前提下闪光照射的光合效率是连续光下的200%~400%。这些实验表明光合作用可以分为需光的()和不需光的()两个阶段。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实验表明,无论是抑制SDP开花或是促进LDP花都是_______光最有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用复性动力学等实验表明有三类重复序列:一类是______,一般较短,长______
bp;第二类是______,多数长______bp;第三类是______,基本上不重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你想证明某种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你设想的一个实验类似于捣碎实验,但遗憾的是这种噬菌体尾
巴短,不能用捣碎器使它从细胞壁上脱开。你已知道分离和纯化子代噬菌体的方法。你制备了32P和35S双标记的噬菌体,感染了细菌,并从感染细菌中收集了子代噬菌体。下面的哪一个结果可作为证据支持你的设想?并说明理由。

35S不会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

32P总是出现在几个子代的噬菌体中,但是每个噬菌体中的含量比亲代噬菌体颗粒中的含量少得多。35S不出现在噬菌体颗粒中。

32P只出现在一或二代的噬菌体颗粒中,并只出现在一条DNA链上。35S出现在许多子代在噬菌体中,每个噬菌体的含量比亲代噬菌体颗粒中的含量少得多。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治疗口疮,用吴茱萸适量,捣碎,醋调敷______穴,临睡前固定,翌晨去除。用于______证。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飞行模拟器中进行的测量次要任务的成绩的实验表明,在( )时,注意使用的最多。

A.起飞

B.飞行的中间部分

C.着陆

D.以上都不对,它们是相等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科学家研究暴露于低氧对昆虫死亡率的影响,在一个实验室里放置成千上万只昆虫,将它们放置于低氧状态4天,结果
发现其中31386只死亡,35只存活,以前的研究表明,暴露于低氧的死亡率为99%,用p值法检验现在的昆虫暴露于低氧的死亡率是否高于99%.α=0.1.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特异的抗体能够对特定相关抗原蛋白在组织中进行定位。假设有两个抗体,一个
特异地和Sxl蛋白的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结合,另一个则特异性地识别该蛋白的氨基端的氨基酸序列。 (1)分别用两个抗体对果蝇的早期胚胎进行免疫染色,会得到什么结果? (2)如果对晚期胚胎进行上述实验,结果会怎样?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血液凝固。当它们面对着暴露的基膜(胶原纤维)时——一个破坏的血管或新形成的纤维蛋白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血液凝固。当它们面对着暴露的基膜(胶原纤维)时——一个破坏的血管或新形成的纤维蛋白块,它们改变了它们的从圆形到有突头的粘合受损害的部位。同时,它们开始保存5一羟色胺和ATP,在新到的血小板里加速新的变化,导致了凝集块的快速形成。血小板的应答是根据蛋白质磷酸化而有规律地进行的。显而易见,血小板包含高浓度的两种蛋白激酶:C-激酶,即开始5-羟色胺的释放;还有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即介导形态的改变。

当血小板被凝血酶刺激时,肌浆球蛋白的轻链和40kU未知的蛋白被磷酸化。当血小板用钙离子处理时,只有肌浆球蛋白的轻链被磷酸化;当它们用二乙酰甘油处理时,仅仅40kU的蛋白被磷酸化。用Ca2+和二乙酰甘油结合的实验表明40kU的蛋白质磷酸化范围仅依赖于二乙酰甘油的浓度(图14-3-15A),然而,5-羟色胺的释放依赖于二乙酰甘油和Ca离子载体(图14-3-15B)。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