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与应用数学> 近世代数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设有直角三角形,测得其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7±0.1cm和24±0.1cm试求利用上述二值来计算斜边长度时的绝对误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设有直角三角形,测得其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7±0.1cm和24…”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求密度为常数μ,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的直角三角形薄片对于长为a的一边的转动惯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已知:两直线AM和EF,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一条直角边AB在AM上,另一直角边AC上的点C在EF上(见题2-12图)。 求

已知:两直线AM和EF,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一条直角边AB在AM上,另一直角边AC上的点C在EF上(见题2-12图)。

求作:不用换面法作出△ABC的投影,并书写出用换面法求解的步骤。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命题是否有对偶命题?如果有,写出它的对偶命题.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下列命题是否有对偶命题?如果有,写出它的对偶命题.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二点决定一条直线; (3)不共线的三点及其每两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三点形; (4)平面内无三点共线的四点及其两两的连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四点形; (5)帕普斯(Pappus)定理:设A1,B1,C1三点在一直线l1上,A2,B2,C3三点在另一直线l2上,B1C2与B2C1的交点为L,C1A2与C2A1的交点为M,A1B2与A2B1的交点为N,证明:L,M,N三点共线.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如图所示,S系中静止时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沿其直角边BC方向匀速运动,成为∠C=60°的直角三角板。 (1)计算此

如图所示,S系中静止时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沿其直角边BC方向匀速运动,成为∠C=60°的直角三角板。

(1)计算此三角板运动速度υ。

(2)设某质点相对三角板以恒定的速率u沿AC边运动:

(2.A)若AB边长为ι,试求S系测得的此质点从A运动到C的时间间隔Δt;

(2.B)再求S系测得的此质点运动方向与BC边延长线的夹角φ,证明φ<45°;再以u→0、u=υ、u→c,分别计算φ值。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矩形线圈两边长分别为20cm和10cm,匝数为1000,通有0.1mA的电流,转轴通过两长边中点。把线圈置于方向向右、B=0.
1T的匀强磁场中,且线圈长边与磁场平行,线圈上的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求: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设有曲边梯形A={(x,y)|0≤y≤x2,1≤x≤2},计算该曲边梯形的面积一般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请问该面积是否可利用极

设有曲边梯形A={(x,y)|0≤y≤x2,1≤x≤2},计算该曲边梯形的面积一般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请问该面积是否可利用极坐标计算?由于曲线y=x2的极坐标方程为,于是有同学利用算式算得该面积为

请问是否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一直角扇形域的两直角边电位为零,r=a的圆弧边的电位为U0,求区域内的电位分布。

一直角扇形域的两直角边电位为零,r=a的圆弧边的电位为U0,求区域内的电位分布。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如图所示,钢屋架上弦杆两节间在C、B点平面外有侧向支撑,两节间的轴向压力分别为N4和N3,当计算CB杆(杆长l)平

如图所示,钢屋架上弦杆两节间在C、B点平面外有侧向支撑,两节间的轴向压力分别为N4和N3,当计算CB杆(杆长l)平面外稳定时,其计算长度应为( )。

A.0.75l B. 0.875l C.1.25l D.l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某供电区域设有8个电压监测点,在某月3个城市居民端监测点测得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9.9%、99.9%,5个农村居民端监测点测得的的电压合格率分别为98.6%、100%、99.7%、99%、100%。该区域当月农村居民端电压合格率是()。

A . 1

B . 0.9946

C . 0.99

D . 0.6216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某酸碱指示剂系一元弱酸,其酸式型体HIn在4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碱式型体In-在64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该

某酸碱指示剂系一元弱酸,其酸式型体HIn在4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碱式型体In-在64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该两波长下,吸收互不干扰。今配有浓度相同,而pH值分别为7.70和8.22的两溶液,在波长为645nm时用1cm吸收池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00和0.500,求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值是多少?若相同浓度的溶液在强碱性介质中,使测量条件不变,测得的吸光度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某黄铜样品中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2.00%和20.00%,实验测得结果分别为2.02%和20.02%,试比较两组分测定的准确度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